• 回到顶部
  • 88888888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传统文化年 过得有意思(许安平)

       农历辛丑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、气氛越来越浓了。有人说“现在过年真没意思,也不热闹”,有人说“过年是孩子的事,大人已经不过了”。这让我想起了五年前猴年春节的事,那一幕幕情景,常在脑海,犹在眼前。

       那一年春节前我听了一堂传统文化课,所以我在春节期间做了三件事,才让我有了“传统文化年,过得有意思”的感觉。

 

 

       记得那是大寒刚过第一天,有位朋友介绍我加入了一个名叫幸福学院的微信群。当天晚上,群主邀请文化学者在群里直播一个传统文化讲座:《五福临门》。通过聆听这个讲座,我知道了春节时人们常说的“五福临门”是哪五个福,还知道了小辈给长辈磕头拜年的来历。讲座结束后有人倡议:今年春节过年要给父母、岳父母磕头拜年。我当即积极响应这一倡议。

       我的父亲和岳父已经过世了。他们在世的时候,我没给老人磕过头。但我的母亲和岳母尚在,我要从她们开始践行,并将这一传统礼节传承给孩子。于是,我和妻子商量:“今年春节,我们带上儿子,一起给他奶奶、姥姥磕头拜年。”妻子听了当即表态:“可以啊。”我儿子听了这话也说:“没问题。”

       转眼就是春节。我们安排两位老人坐在沙发上,我们跪在老人面前齐声说:“妈妈、奶奶(姥姥),我们给您拜年了,祝您健康长寿!”老人摇着手连声说:“不用了,不用了。”但还是高兴地笑了,泪花也在眼眶里打转。

       我是岳母的四女婿。这个头一开,大女婿、二女婿和三女婿领着他们的妻儿,也效仿起来。岳母还把磕头拜年的视频传给远在河北的亲戚欣赏。亲戚们羡慕地对岳母说:“姐姐,你们家过年真热闹!”

 

 

       我的亲友众多。大年三十的时候,两个表弟领着妻子带着孩子,堂弟两口子领着儿子儿媳,一起来我家走亲戚。我订了一桌年夜饭,一年到头了,大家聚一聚也高兴。我平时不饮酒,这天因为心情愉悦端起了酒杯。喝酒,除了过年高兴,还得有个由头啊。于是,我提议:“让我们为‘五福’干杯。”孩子们都说:“好!好!”我妻子说:“你伯伯说的可不是你们抢红包的五福,而是传统文化中‘五福临门’的五福。”孩子们很好奇:“快说说这五福都是什么福。”我告诉他们“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和善终”就是“五福临门”的五福,但要想真正获得人生幸福,还得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,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“青春是用来奋斗的”……听了我的讲解全家人高兴地共同举杯,预祝新的一年人人都有所成就。

       我的祖籍在陕西关中平原。半个世纪前,父辈们支宁来到了贺兰山下。如今,共有许、秦、周、叶、肖等血亲、姻亲三代四五十口人,生活在宁夏各地。由于求学、工作等原因,不少孩子离开了宁夏,奔赴祖国各地。春节期间,在内蒙古、上海、陕西、浙江等地上学、工作的孩子们都回来了。这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欢聚时刻,也是最开心的日子。

       亲人团聚是最大的幸福。为了延续这种幸福,留住这种亲情,我让一个当校长的侄儿建了一个“家和万事兴”微信群,旨在交流情感,引领家风。由于家里人口多、平时见面少,孩子们称呼长辈时,统一不起来:同一位长辈,哥哥喊的是二叔,妹妹却叫的是三叔。为了不乱辈份,便于孩子们称呼,侄儿制作了一张亲情联络表,发到了群里。如果说孝悌之道是个人行为,那家风家教就是家族集体言行。在随后的五年里,这个微信群在传承引领家风家教方面,确实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假期结束,孩子们要走了,大家约定,人虽不在一起,但群还在、情继续。我的亲人们有喜欢养生的,有学旅游的,有懂中医的,还有从事汽车制造、家电销售的。大家在群里各展所长:有人讲饮食营养,有人讲医疗保健,有人讲旅游攻略,还有人传授汽车保养知识,有人在群里给弟妹补习功课……每到晚上,“家和万事兴”微信群就热闹起来了。

       从那年春节起,我们家过年一年比一年热闹。

       每每看着孩子们过年开心的样子,我由衷感到喜悦。是啊,小时候,我们也盼望过年:放鞭炮、穿新衣、吃糖果,还能收到压岁钱。如今,我们老了,那些事都是孩子们想的事了。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我们老一辈有自己该做的事—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:让孩子们了解习俗、传承美德。过年回家除给老人磕头拜年外,也给爷爷奶奶洗洗脚、梳梳头,陪父母聊聊天、洗洗碗。千万别穿着新衣服像来做客似的,上桌就吃、抹嘴就走。回父母家、岳父母家拜年的同时,别忘了领着孩子们给老舅、老姑、老姨等亲戚们拜年。等你老了的时候,孩子们会想起当年你领着他们给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磕头拜年的情景,会照样给你磕头拜年。家风家教就这样一代一代得以传承。

       你看,有这么多事情要做,你还感觉过年没意思吗?

       (作者: 宁夏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许安平  龙德传统文化培训中心顾问)